7月26日,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,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协办的“2025(第十六届)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”在北京举行。今年是“双碳”目标提出5周年,也是全国碳市场开启4周年,钢铁行业作为今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之一,其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仍待明晰。
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会上表示,全国市场运行四年多来,总体平稳有序,实现了稳起步、稳运行。市场活力明显上升,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。截至2025年7月25日,配额累计成交量6.79亿吨,成交额466.4亿元。下一步,要扎实推进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,企业要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,尽快熟悉市场规则。
2025年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四周年。逯世泽表示,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年多来,总体平稳有序,实现了稳起步、稳运行。纳入发电、钢铁、水泥、铝治炼4个重点行业;管控二氧化碳、四氟化碳、六氟化二碳3种温室气体;重点排放单位数量约3700家企业,年覆盖排放量80亿吨以上,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。
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制度安排,是国际通行的气候治理政策工具。
逯世泽在活动上进一步介绍了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具体进展与成效:政策法规体系初步构建完成,形成“行政法规+部门规章+技术规范”的多层级制度体系。数据质量持续巩固提升,完善核算报告与核查体系、落实月度信息化存证和“国家—省—市”三级联审工作机制、开展数据质量专项监督帮扶。
市场活力显著增强,市场活力明显上升,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。2024年成交量1.88亿吨,成交额180.44亿元,成交额同比上升24.92%。碳排放配额价格由启动之初的48元/吨上升近一倍,目前在70—80元/吨波动。2024年4月,配额价格首次突破百元大关。2024年12月31日完成2023年度配额清缴,履约率达到99.98%,创历史新高。市场机制作用初步显现,有力推动碳减排,碳定价机制逐步完善。
当前配资查询之家官网,三大行业扩围面临数据基础薄弱、碳排放管理能力不足、需要平衡减排与增长关系等难点。逯世泽阐述了相关考虑。他表示,三行业扩围将分阶段有序入市、合理控制配额缺口、优化完善统计核算制度。此外,逯世泽对于钢铁行业的管控范围、核算边界、统计核算制度、配额分配方案进行了介绍。他表示,下一步,要扎实推进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。行业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、尽快熟悉市场规则、全面提升数据质量、加强企业能力建设。
嘉创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